苏州大学 转专业通用指南
  • 前言
  • 转专业介绍
    • 附:一些可能有价值的建议
    • 什么是转专业
    • 转专业好转吗?竞争激烈吗?
    • 某专业转某专业好转吗?有哪些专业推荐?
    • 我能转某专业吗?各学院的具体政策如何?
    • 文科想转理工科专业怎么办?已修课程不满足特定专业的转专业要求怎么办?
    • 我需要准备什么?又有哪些需要尤其注意的细节?
    • 转专业成功之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会不会很麻烦?
  • 正文
    • 专业的选择
      • 哪些专业允许转入?
      • 专业踩坑
      • 院内转专业/跨院转专业
      • 竞争压力
      • 务必查看培养计划
      • *就业情况
    • 资格限制
      • 阅读相关文件
      • 哪些专业不能转出?
      • 转入/转出限制
      • 学分限制(仅对 2021 级生效)
      • 年级限制
      • 不要挂科
      • 专业限制
      • 已修课程限制
      • GPA 限制
    • 大致流程
      • 发布通知
      • 报名
      • 考核
      • 公布名单
      • 转专业之后
    • 如何准备
      • 大一转还是大二转?
      • 尽早准备
      • 优先级问题
      • 提升 GPA
      • 咨询经验
      • 课余时间安排
      • 有基础/无基础
      • 退选专业课?
      • 培养兴趣
    • 补修相关
      • 比照培养方案
      • 多少课程需要补修?
      • 是否落下的课程全部需要补修?
      • 学分自动转换
      • 课程换修
      • 补修选课
      • 延毕问题
      • 举例:一个大一成功转入计科院的学生如何安排补修
    • 转专业之后
      • 挂科?
      • 成绩单自定义
      • 延毕问题
      • 宿舍分配
      • 档案转接
      • 志愿时长转换
      • 评奖评优
      • 学生证/一卡通更新
      • 预习新课程
  • 杂项
    • 什么是 GPA?如何计算?
    • *保研
    • *竞赛
    • *志愿时长
    • *选课建议
    • *四六级考试及英语水平
    • *计算机二级证书以及其他证书
  • 附录:一些可能有价值的建议
    • 对外校学生的建议
    • 对高中生的建议
    • 对尚未填报志愿的准大学生的一些忠告
    • 对已进入苏大并希望转专业的同学的一些忠告
    • 转专业外的其他选择
  • 访谈集
    • 说明
    • 对提高 GPA 的一些建议(纺院)
      • 苏大公共基础课简单介绍
      • 苏大纺院纺织类专业课学习方法简要介绍
  •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财经学院)转专业完全手册
    • 前言
    • 我为何要转专业?→ 转专业的思想准备
    • 我如何转专业?→ 转商院的通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我为何要转商院?→ 商院专业分析评估
    • 我为何选这个专业?→ 历年转商院报录比分析
    • 我如何准备转这个专业?→ 笔面试指导(附 2022 真题)
  •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转专业指南
    • 前言
    • 转入资格审查
    • 选拔面试问题
    • 录取结果分析
  • 转专业到材料与化工学部通用指南
    • 前言
    • 大一上学期我们应该做什么?
    • 绩点是转专业成功与否的唯一决定因素吗?
    • 各个专业的竞争压力如何?
    • 自我介绍应该如何准备?面试会问到哪些问题?
    • 写在最后
  •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转专业指南
    • 前言
    • 转专业前的评估:我为什么要转入这个专业?
    • 转专业的准备:数分高代的学习,笔试与面试的准备
    • 转专业机会分析与总结:转专业的严峻形势?
  • 附件
    • 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适用于 2022 级本科生)
    • 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适用于 2021 级本科生)
    • 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2016 年新修订)(已弃用)
    • 关于开展苏州大学 2022 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在GitHub上编辑
  1. 杂项

*志愿时长

依然是不包括在转专业范畴内的题外话,和转专业没太大关系,可以不看。

这里说明一下,苏州大学没有强制规定毕业需要达到多少志愿时长。在极端情况下毕业时一个小时志愿时长都没有应该也能正常毕业。(但不知道有没有人真这么做过,所以还是存疑)

目前来说,评奖评优以及出国等类似的事情都需要志愿时长达到一定标准,一般是每年 36 小时(其实大多数获奖者志愿时长都得翻个倍,也就是大于 72 小时,不过这可能也只是由于优秀的同学同样会比较热衷于志愿活动,毕竟最终评奖除了部分特殊奖学金和志愿高度相关外,是不与志愿时长直接挂钩的,达标就行),而入党要多一些,通常要翻个倍。

(对部分同学)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保研中志愿时长会有加分。计科院的保研政策中志愿时长>200 小时会加 10 分,不清楚其他学院是否如此,但应该多少有些关系。虽然 10 分看起来并不算多,但在几乎所有人都拿到这 10 分的时候就你少上那几分还是非常致命的……

不过如果你本着能毕业就行的心态,似乎志愿时长确实没什么帮助。

志愿时长有很多奇奇怪怪获取途径,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

  1. 开学的时候会有人宣传加志愿者群,一般就是青协的。群里会定期发布志愿活动,然后需要大家去认(抢)领(夺)。不同学院(部)的志愿活动差别很大,有些很慷慨,有些很抠门……如果读到这里还有同学没加建议赶快问问身边同学把群加了。

  2. 加入校组织/院组织或是部分社团组织,在任期结束后会给可观的志愿时长,尤其是青年志愿者协会。通常大一开始时会有机会加入校组织/院组织/部分社团,视组织情况以及个人表现在一年的任期结束后会有志愿时长发放,如果选择竞选留任可以继续留任一年带下一届新生,或是大三选择继续竞选留任,成为更高一级的干部……当然,大部分同学还是大一做完就结束了,毕竟大二开始基本都会比较忙,没那个精力。另外青协由于直接和志愿时长的认定挂钩,所以会有一些内部志愿名额,而且最后给的志愿时长会比较多……

  3. 一些学校官方举办的活动。例如前些日子的苏大一百二十周年活动有招募大批志愿者并且会给相当可观的志愿时长,又或者给山区小朋友寄信的系列活动已经举办了很多届,也有比较可观的时长。此外还有像是每年都会有的迎接新生、假期回访母校等很多活动……

  4. 关注一下苏大及下级院组织、校组织的微信公众号,有时候会有志愿活动。这也是获取志愿时长的一条途径。

  5. 部分组织定期举办的活动。例如计科院这边会有电脑义修活动……但有一些活动会有门槛,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或是要求是组织成员。但也有一些没什么要求,谁都可以参与的,可以问一下碰碰运气。

  6. 参加活动/讲座。有时候光是参加活动(指啥也不干坐在那儿)就会有志愿时长,甚至听讲座也会有,但一般不多,不会超过两个小时。不过这种活动参加起来也没什么负担,闲的时候可以去混一混,积少成多嘛。

  7. 内部交易(?)。有时候有些组织或是老师辅导员等会遇到一些不太好处理的破事,有时候会就近找熟人处理了,然后结束后也会给点志愿时长。反正志愿时长的认定只要合情合理,有理有据,都是可以认定的。

  8. 校外志愿时长认定。是的,基本上只要有盖章校外的志愿时长也是能认定的,例如去居委会随便盖个章……不过一般来说最多一次只能认定八个小时,因此如果你在校外参加了一个周期很长的志愿活动,最后也只有八个小时可以认定,校内活动则没有这个限制。

其实志愿时长这种东西,也不需要去太过刻意地拿,有时候可能期末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因为一些小破事多出来一点志愿时长了。如果只是想将时长凑到能拿奖学金的水平,其实没有太大的困难。志愿时长能混就混,如果真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有的是方法,不用依靠学校要求的那点志愿活动。

上一页*竞赛下一页*选课建议

最后更新于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