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转专业通用指南
  • 前言
  • 转专业介绍
    • 附:一些可能有价值的建议
    • 什么是转专业
    • 转专业好转吗?竞争激烈吗?
    • 某专业转某专业好转吗?有哪些专业推荐?
    • 我能转某专业吗?各学院的具体政策如何?
    • 文科想转理工科专业怎么办?已修课程不满足特定专业的转专业要求怎么办?
    • 我需要准备什么?又有哪些需要尤其注意的细节?
    • 转专业成功之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会不会很麻烦?
  • 正文
    • 专业的选择
      • 哪些专业允许转入?
      • 专业踩坑
      • 院内转专业/跨院转专业
      • 竞争压力
      • 务必查看培养计划
      • *就业情况
    • 资格限制
      • 阅读相关文件
      • 哪些专业不能转出?
      • 转入/转出限制
      • 学分限制(仅对 2021 级生效)
      • 年级限制
      • 不要挂科
      • 专业限制
      • 已修课程限制
      • GPA 限制
    • 大致流程
      • 发布通知
      • 报名
      • 考核
      • 公布名单
      • 转专业之后
    • 如何准备
      • 大一转还是大二转?
      • 尽早准备
      • 优先级问题
      • 提升 GPA
      • 咨询经验
      • 课余时间安排
      • 有基础/无基础
      • 退选专业课?
      • 培养兴趣
    • 补修相关
      • 比照培养方案
      • 多少课程需要补修?
      • 是否落下的课程全部需要补修?
      • 学分自动转换
      • 课程换修
      • 补修选课
      • 延毕问题
      • 举例:一个大一成功转入计科院的学生如何安排补修
    • 转专业之后
      • 挂科?
      • 成绩单自定义
      • 延毕问题
      • 宿舍分配
      • 档案转接
      • 志愿时长转换
      • 评奖评优
      • 学生证/一卡通更新
      • 预习新课程
  • 杂项
    • 什么是 GPA?如何计算?
    • *保研
    • *竞赛
    • *志愿时长
    • *选课建议
    • *四六级考试及英语水平
    • *计算机二级证书以及其他证书
  • 附录:一些可能有价值的建议
    • 对外校学生的建议
    • 对高中生的建议
    • 对尚未填报志愿的准大学生的一些忠告
    • 对已进入苏大并希望转专业的同学的一些忠告
    • 转专业外的其他选择
  • 访谈集
    • 说明
    • 对提高 GPA 的一些建议(纺院)
      • 苏大公共基础课简单介绍
      • 苏大纺院纺织类专业课学习方法简要介绍
  •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财经学院)转专业完全手册
    • 前言
    • 我为何要转专业?→ 转专业的思想准备
    • 我如何转专业?→ 转商院的通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我为何要转商院?→ 商院专业分析评估
    • 我为何选这个专业?→ 历年转商院报录比分析
    • 我如何准备转这个专业?→ 笔面试指导(附 2022 真题)
  •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转专业指南
    • 前言
    • 转入资格审查
    • 选拔面试问题
    • 录取结果分析
  • 转专业到材料与化工学部通用指南
    • 前言
    • 大一上学期我们应该做什么?
    • 绩点是转专业成功与否的唯一决定因素吗?
    • 各个专业的竞争压力如何?
    • 自我介绍应该如何准备?面试会问到哪些问题?
    • 写在最后
  •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转专业指南
    • 前言
    • 转专业前的评估:我为什么要转入这个专业?
    • 转专业的准备:数分高代的学习,笔试与面试的准备
    • 转专业机会分析与总结:转专业的严峻形势?
  • 附件
    • 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适用于 2022 级本科生)
    • 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适用于 2021 级本科生)
    • 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2016 年新修订)(已弃用)
    • 关于开展苏州大学 2022 年本科生转专业工作的通知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 一、基本原则
  • 二、组织领导
  • 三、转专业申请条件
  • 四、转专业工作程序
  • 五、附则
在GitHub上编辑
  1. 附件

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适用于 2022 级本科生)

上一页转专业机会分析与总结:转专业的严峻形势?下一页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适用于 2021 级本科生)

最后更新于2年前

警告:本文仅为适用于 2022 级本科生在 2023 年转专业的转专业实施办法,不适用于 2021 级本科生在 2023 年转专业。对于 2021 级本科生,请参考

为尊重学生理性选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 41 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工作管理的指导意见》(苏教学〔2010〕20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普通 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工作管理的通知》(苏教学〔2014〕8 号) 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 经国家统一招生,按志愿录取的学生,一般应在被录取专业完成学业。各学院(部)应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及生涯规划的指导,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对转专业所带来的延长学年、最长学习年限内无法完成学业的风险须向学生做明确说明,指导学生理性选择转专业。

  2. 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应在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以尊重学生专业兴趣、发挥学生学术专长为原则进行。

  3. 每个专业(招生专业类)允许申请转出人数原则上不设比例。

  4. 各学院(部)须按学校要求,并综合考虑每个专业(招生专业类)的教学资源等情况,确定接收的人数上限及基本要求,并报学校本科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二、组织领导

  1. 学校成立本科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部(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学院(部)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主任)共同组成,负责学校转专业工作的领导、决策、监督和指导。

  2. 各学院(部)成立转专业工作小组,由学院(部)主要 负责人,分管本科教学工作、学生工作领导,学术委员会成员代表,专业负责人及专家教授代表等构成,负责制定本单位转专业工作方案和转专业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三、转专业申请条件

  1. 学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可以申请转专业:

    1. 申请时,完成修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开课学期的全部应修课程,且所有课程成绩达 60 分及以上、记录等级的课程成绩达 D(体育保健班学生体育课程成绩标注为“保健”)及以上等级;符合学院(部)转专业工作方案规定的其他申请条件。

    2. 入学后因患某种疾病或确有特殊困难,不能在原专业(招生专业类)学习,但仍能在其他专业(招生专业类)学习者,可由本人提出转专业申请,并提交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原始病历或足以说明情况的相关材料。

      该类申请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应申请转入高考当年我校投放到生源省的与考生科类对应的相关专业(招生专业类);申请人的高考总分应不低于申请 1 专业(招生专业类)当年学校在生源省最低录取分。经申请转入专业学院(部)审核,学校审议并履行相关程序后,方可转入相关专业。

    3. 服义务兵役的全日制本科生退役后复学,经本人申请、转入学院(部)、学校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可转入其他专业(招生专业类)学习。

  2. 学生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可申请转专业:

    1. 未报到入学、注册取得学籍或入学未满一学期的学生。

    2. 定向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第二学士学位等教育部、学校有相关规定不得转专业的。

    3. 休学、保留学籍、应予退学的学生。

    4. 学生就读和申请转入专业属招生当年度同一招生专业类。

    5. 凡进入第三学年(含)以上的、已经转过专业的、从其他学校转入苏州大学的学生。

    6. 在校期间受记过及以上处分未解除的学生。

    7. 其他有失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

  3.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转专业申请范围受限:

    1. 艺术类、体育类与普通类专业均不得跨类申请转专业。

    2. 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录取的学生不得申请转入非外语类专业。

    3. 教育部规定的其他转专业受限的或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受限的。

四、转专业工作程序

  1. 学校原则上每学年开展一次转专业工作。

  2. 各学院(部)根据教学资源配置情况,制定转专业工作方案报教务处,主要内容含:可转入专业名单及可接受转入的学生数,综合考核方式及遴选办法等。综合考核须含面试环节,且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能力的考查,总成绩采用百分制。教务处汇总并审核各学院(部)转专业工作方案,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向全校学生公布。

  3. 学校发布转专业工作通知。各学院(部)制定转专业工作实施细则报教务处,主要内容含:转专业工作小组成员,学生转出、转入申请及审核事项,转入综合考核安排和遴选规则,学生申诉渠道等,经教务处审核后,由各学院(部)在学院(部) 网站向学生公布,并接受学生的相关申请咨询。

  4.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登录“本科生转专业申请系统”完成转专业申请。未通过系统或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申请的,一律不予受理。

  5. 转出学院(部)对申请转出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并报教务处进行复审。审核通过的学生方可参加转专业考核。

  6. 接收**转入学院(部)**转专业工作小组按照公布的转专业工作方案及转专业实施细则,对符合申请资格的转入申请学生进行考核,按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初选名单,报教务处。

  7. 教务处汇总并审核各学院(部)提交的初选名单,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后在校内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正式发文公布。

  8. 获得转专业资格的学生正式进入新专业学习前,所有已选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不合格者取消转专业资格。获得转专业资格的学生,不得申请转回原专业。

  9. 教务处负责统一办理转专业学籍异动手续。转专业学生须按转入专业的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学费按转入专业标准收取。各有关学院(部)、职能部门应组织学生做好课程换修、选课、学费缴纳、宿舍搬迁等工作。

五、附则

  1. 本办法自 2022 级本科生开始执行,2021 级学生仍按《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苏大教〔2016〕85 号)执行。

  2. 转专业工作接受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3.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苏州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稿)(适用于 2021 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