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说明
首先说明一下,计科院的转专业考试是60%机试+40%面试,上午机试下午面试。机试由 20%选择题+80%编程题组成,编程题为开卷,可以带书进入考场(但做选择题时不得翻书),机试时间为三小时。面试包含自我陈述和英语、数学、物理、计算机四个领域轮流抽取一道随机题目进行回答,涵盖范围比较广,很难准备,建议以准备机试为主。
计科院的转专业考试内容本身确实仅包含“Python 程序设计”,与《转专业工作方案》中描述无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会涉及一定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知识,虽然不会在题目中直接谈及”堆“”二叉树“等数据结构,但解题过程中很可能会有需要(虽然多半暴力也能得不少分,但要得满分还是需要一定的算法能力)。
不过,关于 Python 本身的知识而言,确实仅仅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完全不涉及任何进阶知识,市面上任何的 Python 入门教材几乎都可以完全覆盖考试内容,甚至覆盖面大于考试内容。但是关于算法方面的内容,还是需要额外学习。
至于为什么,看看计科院大一学点什么就知道了(仅列出专业课,以 2020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大一上学期
COMS1012
Python 程序设计
5.00
108(讲授 72+实验 36)
4.0-2.0
COMS1014
计算机导论
1.00
18
1.0-0.0
大一下学期
COMS2059
面向对象与 C++程序设计
2.00
72(讲授 36+实践 36)
2.0-0.0
COMS2052
程序设计课程实践
2.00
72
0.0-4.0
COMS3040
信息检索综合实践
2.00
72
0.0-4.0
由上面两表可以看出,计科院大一仅涉及计算机语言最基础部分的学习,不涉及算法、操作系统甚至编译原理等进阶知识,因此转专业考试不会直接涉及这些内容。但正如上面所说的,在编程题的少数难题中,要得到高分需要一定的算法能力。
而且由于转专业考试是在大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之前进行的,当然也不可能涉及计科院本身都没上完的大一下学期的内容(也就是 C++/Java 这些不可能会考)。
所以转专业考试自然只涉及大一上学期的内容,计算机导论是只占 1 学分的水课,自然没什么好考,那就只能考唯一剩下的专业课Python 程序设计了。
计科院上“Python 程序设计”这门课是每周六个学时,那么按理来说自学 Python每周付出六个小时也能学好。考虑到实际上转专业考试比计科院 Python 程序设计的期末考试更难,并且涉及一定的算法能力,竞争还相当激烈,需要付出更多时间,那么一周十个小时也完全足够了,也就是说,每天付出一个半小时其实就可以学得很好。
最后更新于